過動症的親子溝通

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」Attention-Deficit/Hyperactivity Disorder 簡稱 ADHD

症狀是「不專心」、「過動」和「衝動」,這些行為問題是由於腦部結構發展成熟度不足導致,ADHD 盛行率相當高且遍佈世界各國以目前 DSM-IV 的診斷系統來看,學齡期孩子的盛行率大約是 5~10%。

 

【學齡期 ADHD 症狀】
不專心:沒有注意到細節、粗心大意、無法持續注意於較枯燥重覆的內容。注意力分散、別人對他講話時心不在焉、沒耐心聽完指示或吩咐、需要不停地提醒日常生活的事情、弄丟常用的東西、沒有時間觀念。

過動:跑來跑去、爬高爬低、不怕危險、精力旺盛、不覺得累、坐不住甚至於離開位子、坐時身體扭來扭去、或玩弄手指、在玩時較吵而需要叫他小聲點。

衝動:沒有耐心、不管别人多忙或別人在談話,他會打斷人家或是插嘴、別人對他說話時他也會沒有耐心聽別人講完,會接話或急著回答。對於很多事情可能會好管閒事、熱心過度,常會替別人出意見,當別人不聽他的意見時就會產生衝突。

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可分成三種類型,第一類是注意力不足型,第二類是過動衝動型,第三類是包含這兩種的綜合型。


【親子溝通方式】

注意力不足的過動兒在小學時期常使老師們頭痛,家長對教養成果感到挫折、無助、甚至是憤怒、罪惡感,卻又是不得不承擔的責任。該如何教導,達到兒童行為改善成效,且維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呢?以下建議:


1. 不要對孩子論斷及貼標籤,先建立關注兒童良好行為的習慣,給予肯定和鼓勵。

2. 處理兒童犯錯或不順從的行為,要先建立「停看聽」的溝通習慣。家長了解孩子的身心原因後,對其行為邏輯就能先静下心來,看到兒童是在怎樣的情境做出不好的行為,聽聽孩子的心聲,理解他的需求後,讓孩童知道該如何選擇良好的行為來滿足需求,選擇不同做法的後果又是如何?

3. 家長與兒童一起學習行為治療、親職技巧、情緒管理、社交技巧等的訓練課程也有助親子溝通。

4. 安排運動讓孩子抒發過多的動能,運動產生的正腎上腺素及血清素有助於學習時的專注力提升,長期運動的效益很大。

5. 對於有興趣的議題自然會提高專注力,家長與孩子可以透過天賦探索活動發掘興趣,並深入學習取得成果,建立信心與成就感。

 

Q:為什麼有時候兒童明知後果不好,卻還是要執意反抗呢?

有時是過去教養做法的不一致,讓孩童想著有隙可乘。所以家長要調整一致的行為決策,初期兒童會試探到底,因此家長執行管教時要堅定自己的立場,清楚這樣做的原因,也讓兒童知道,要共同面對和承擔行為後果,讓孩童擁有正向的自我概念。

 


【成人ADHD症狀】

過動症成年後因腦部發展逐漸成熟,症狀會好轉,但約有 50% 成年後仍受部分症狀影響,因生命發展階段與生活情境不同,顯示出來的症狀會有不同。

 

注意力不足:表現出來的症狀可能為注意力持續不佳、做事容易虎頭蛇尾半途而廢、較難做組織規劃及按部就班地執行任務、經常遲到,或是時間觀念不佳,傾向拖延到截止日前草草完成,在較冗長的對話或是會議時,腦中思緒經常跳躍,容易分心。較排斥需要思考、細節較多的任務。

日常生活健忘:經常遺失或是找不到物品、經常忘記攜帶需要的物品、經常粗心犯錯,遺漏細節、經常忘記他人交辦事務等等。

過動部分:會顯現在話多、不知不覺音量變大、坐立不安,小動作多、精力旺盛閒不下來,喜歡刺激的活動像是飆車、極限運動、不喜歡排隊等待、會打斷他人說話、話沒聽完就下結論、衝動下決定等等。

 

【認知行為治療】

因成人的認知較為成熟,可使用各種輔助方式提醒自己與結構化。由於症狀仍舊會帶給自己和他人困擾,有較高比例會有焦慮症、睡眠疾患、憂鬱症、飲食疾患等,積極治療能夠預防並且避免事故傷害、關係破裂、毒品使用、身體健康損害等

【延伸閱讀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