誘導及練習,建立行為習慣

利用重複和快樂,誘導孩子培養習慣


【重複21次】

有的人習慣用右手,是因為他長期使用右手;有的人走路很快,是因為他長期快速的行走。

習價用右手的人,他右手的力量會比左手大,於是,出於方便和力量的原因,他更常使用右手;

習價走路快的人,他的步伐有力,總能迅速到達目的,於是,促使他經常以這種步伐和頻率行走。

 

人培養了自己的習慣,又逐漸被這種習慣所改變,這就是習慣的力量,科學實驗證明經過 21 次的重複練習,就能建立一個新的習慣。

 

【快樂的誘導】

為什麼有這樣的習慣?為什麼這種習慣保留下來,而另一種消失了?

是「快樂的誘因」把外在的目的和內在的興趣需求結合起來。透過獎與罰,讚譽和批評對人產生影響。透過誘導人對快樂的追求,以及趨吉避凶的本能,使一切的習慣開始了第一次,接著是第二次、第三次。最終習慣的建立是要得到來自內心的自我認同。幾乎所有習慣都開始於有趣,然後才與目的、目標結合。所以設計有趣的習慣建立活動很重要,當這些有趣的事,與實現某一理性的目標越來越同步時,就會被固定下來成為主動選擇的習價。

 

如何培養孩子專注的習慣?

孩子本能好動、見異思遷、喜新厭舊,缺乏專注是十分常見的。但有多少人在成長過程中曾在學校接受過正規的專注力訓練?如果不去學習也不加以練習,那要怎麼做好這件事呢?

 

大家很容易理解不專心開車的風險,所以每次你開車的時候練習集中注意力。爸媽要孩子專心吃飯、專心學習和做功課,但從來沒有人告訴孩子怎麼做?

 

例如,一本書沒有看完,無法看第二本,除非他決定放棄;一幅畫沒有畫完,不去畫别的;做一件事時,不去想其他的事等等。多次以後,就漸漸養成了專注的習慣,能從專注的做一件事中找到樂趣,就會吸引孩子投入,就會安靜下來。千萬記住,培養孩子專注,一開始應該選擇他感興趣的事,而不是父母感興趣的,這樣做會容易得多。

 

 

Do one thing at a time. 把「一次做一件事情」的練習融入日常生活中,培養專注力的習慣對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有影響。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好處是「洞察力」,能讓人看見眼前的機會、障礙,因此能在人生的道路上,做出更好的判斷。

【延伸閱讀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