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績效訪談總是形式上的,組織文化和團隊效能並沒有進步。真希望公司能了解個人因素以外的其他要因。
做任何事情,想有執行力和成效,得先知道「我,為什麼要做」、「該怎麼做,較好」、「不做,不行嗎」。
執行力關鍵成功因素有三,依重要順序如下,缺一不可。
1. 提出制度(Why) 用來回答「我,為什麼要做?」
績效薪酬制度的作用是影響人把事情做得更好,對八成的員工來說,金錢是工作的動因,你給8分,他就達到8分成效。績效薪酬管理制度,讓人在決策「做與不做之間」,產生企圖心。
2. 提供方法(How) 用來回答「該怎麼做,較好?」
有標竿典範是最好的,組織建置 Lesson Learn 供後學者快速參考學習系統性的問題要因分析與解決模式,以提升執行力。因為最佳學習管道是從前人錯誤中學到知識和經驗,人自然會趨吉避凶。且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現 What-Why-How,提昇自己的問題探勘以及溝通表達能力。一旦成功解決問題的經驗多,人也自信了,面對問題時能不焦慮,因為知道有方法能解決。
如團隊中有總教練提供技術指導是最棒的。就像籃球、棒球比賽需要總教練一樣,有時候球員看到問題卻苦無方法應戰。此時,若有一個貼身教練解析問題情境讓我們明瞭,並提供技術指導,可以縮短自行摸索的時間,以求得眼前的勝局。
3. 權責主管參與(What)用來回答「不做,不行嗎?」
要有擔負 KPI 達成的主管,他必須向團隊表達重視執行成果、要求績效目標、定期(週/雙週)會議檢視績效成果,討論問題的發生及解決方案,這一點也很重要!
- 權責主管要求8分,且確實擔責,團隊就有8±1分的績效
- 如果想要12分,且確實擔責,團隊就有12±1分的績效
- 如果權責主管犯懶,訂出績效目標卻沒有確實擔責,個員的績效就會參差不齊,團隊績效達標也就緣木求魚。
主管的職責應該是 Check the Result or Drive the Result?
身為業務主管,應該站上第一線讓大家看到他親身參與,主管必須是能夠 Drive the Result,用來證明自己確實能夠做到工作目標要求,並能分享完成目標的方法。如果資深的主管看似努力工作,但只是 Check the progress and details,無法 Drive the Result,那團隊和企業離被市場淘汰可能只剩半步之遙了。因此,業務單位的主管必須站上第一線,領導員工為你完成目標,贏得員工對你的尊重與忠誠。
請花兩分鐘解決問題:思考一下你的問題情境中,
Q1. 現有績效薪酬制度是否有效激勵員工,讓成員拼命也要達成?您如何評估,真對嗎?
Q2. 面對複雜的問題情境,團隊中有哪幾位是擔任教練的角色?他們確實輔導成員贏得成功經驗嗎?
Q3. 團隊的權責主管是誰?他的工作模式是 Check the Result or Drive the Result?
做任何事情,想提升執行成效,得先知道「我,為什麼要做?」、「該怎麼做,較好?」、「不做,不行嗎?」
KSF=1. 制度 2. 方法 3. 主管